8月22日,新华指数业务现场推进会在山西太原举行。定襄县副县长赵亚东以“定襄法兰锻造产业的数字化之路”为题作分享时表示,定襄法兰锻造产业把“数字化”作为核心抓手,走出一条“平台筑基、智能提效、指数赋能、绿色协同”的特色发展之路。
定襄县素有“中国锻造之乡”的美誉,全县法兰产量占全国44%,其中风电塔筒法兰占60%、工程机械法兰占65%,年出口量占全国33%,2024年成功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。目前,全县共有锻造企业319家、年产量可达170万吨。
智能化改造激活产业发展动能
定襄法兰锻造产业经历60多年的发展,也曾面临“大而不强”的阵痛。为破解这一难题,当地坚定走上智能化改造、数字化转型的升级之路。通过淘汰落后产能、拥抱工业互联网、攻坚“卡脖子”技术,推动产业冲破瓶颈,从规模优势迈向质量优势,实现从“论吨卖”到“论件卖”的飞跃,让“定襄法兰”这一金字招牌享誉世界。
定襄法兰锻造产业坚持“龙头引领、中小企业跟进”的思路,让智能化转型从“试点”走向“全景”。
在龙头企业层面,11户企业入选工信部首批数字化转型试点;天宝集团建成“5G+工业互联网平台”,风电法兰生产线精度提升20%、能耗降低10%;恒跃集团打造智能生产线,生产效率较传统模式提高35%,成功拓展欧美高端市场;昊坤公司建成1万吨智能仓储,通过AGV小车、WMS系统实现货物自动出入库,物流周转周期缩短30%。
在行业普及层面,全县已建成16条智能生产线,28户企业应用ERP、MES等数字化工具,覆盖工艺设计、智能排产、质量追溯等全场景。通过智能化改造,行业平均生产效率提升5%以上,成本降低6%,产品合格率提高3-5个百分点,“定襄智造”的竞争力持续增强。
与此同时,定襄县在政策支持、平台打造方面持续提供动能,建成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,重点打造“定襄法兰产业数字综合服务平台”。目前已为富兴通、永鑫生等企业搭建覆盖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平台,一个企业就实现生产效率提升5%、年化成本节约150万元,精简管理人员5人。
数字化赋能打通产业链协同堵点
为解决“定价难、预判难”问题,定襄县人民政府联合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发布“新华・定襄法兰价格指数”,打造定襄法兰产业数据收集、分析、解释、传播体系,深度挖掘数据价值,加快定襄法兰产业数字化进程。
指数涵盖风电法兰、工程机械锻件、石油化工法兰三类核心法兰产品,采集重点企业真实交易数据,确保数据“接地气”。
指数结合钢坯、铁矿石等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,为企业提供“生产-成本-定价”全链路参考。新华指数研究院山西中心监测显示,截至8月15日,新华·定襄风电法兰价格指数报969.73点,同比上涨95.66点,涨幅10.94%,企业可针对性扩产;石油化工法兰指数新华·定襄工程机械法兰价格指数报894.58点,同比下跌110.50点,跌幅10.99%,则帮助企业及时调整计划。
“新华・定襄法兰价格指数”作为“政策导航仪”,帮助当地政府进行产业运行趋势分析,从而让设备更新、金融激励等政策制定、实施得更精准。
长远谋划打造数智化特色样板
定襄的数字化转型,始终与“绿色”同行。
目前,定襄县已建成低碳云账户平台,为企业安装物联网设备,实时监测电力、天然气消耗并折算碳排数据;天宝集团成为全国首个完成法兰产品碳足迹认证的企业,有效缓解出口碳关税压力;全县锻造企业全部实现天然气替代燃煤,分布式光伏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425吨。数字化让“低碳制造”从目标变成可落地的实践。
未来,定襄县将从三方面持续发力:一是分层推进中小企业转型,对管理基础好的企业,推行“数字化+精益管理”;对小微企业,先完善组织架构、再导入数字化系统。二是扩大标杆示范效应,力争2026年完成100户以上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,打造全国样板。三是强化人才支撑,依托法兰产业学院、高校合作平台,培育更多“懂技术、懂制造”的复合型人才。